“色彩墨晕摄人魂、法度洒脱见真情——花鸟画家李厚杉艺术特点 徐学胜
发布:2016-03-13 阅读:1228
世界文坛巨匠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国庆期间,我趁暇集中观赏了羲之故里花鸟画家李厚杉的国画作品影集,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很深。
两百多幅的画作,充分显露了厚杉先生艺术特点,集中表现出“色彩墨晕摄人魂,法度洒脱见真情”的无穷魅力。他那一幅幅又新又美的佳作,一洗旧习,别开生面,不但韵味缭绕,更启迪着同道们的审美思路,在近年来花鸟画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氛围中,厚杉先生的花鸟画确实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五十年代初, 李厚杉机遇降临,拜中国著名花鸟画家王小古先生为师,心摹手追一学就是26年。为以后进入艺术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恩师王小古在他画的梅花图上题款命笔曰:“厚杉学弟,习画有钻研性,我不及也,日后若能大胆发挥创造性,画境必然开阔”。足见对厚杉寄予极大期望与肯定。厚杉以极大的努力致力于花鸟画的创新与研究,赋予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髓,又有新的创意,表现人间温馨的情趣,成为厚杉的艺术所求。他擅长不多花鸟的瞬间精致举动。使跃然纸上,令人如临温馨。清雅的旋律,陶醉不已。
李厚杉生于沂河岸畔的文峰山之麓,对于家乡的山山水水,花木草虫,有着一往情深的挚爱。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沂蒙山区风味儿,梅、兰、竹、菊,五谷杂粮、飞鸟山花、牡丹水仙,瓜棚果架他都能充分用笔表现。他并不着眼于一花一鸟萧疏清峭的意趣,而是有法度,有层次的色彩墨韵酣畅淋漓的表现出繁柯密枝的互倚互映,有着强烈的空间深度。厚杉画家的故乡曾是荀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先贤的故乡。古文化的沉淀和民风民俗对于厚杉来说无疑是一片滋生艺术家的天然沃土。他出生于世代艺术之家,其父李忠志是当地文化名人,曾受到山东省文化厅的表彰奖励。厚杉耳濡目染从小就与艺术结下了缘分,火热浓重的乡村田园生活,时常激发他的灵感。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无穷的创作源泉与哲思。故乡夏日的晚风,婆娑起舞的柳枝,遮天蔽日的大树,白练似的溪流,如黛的青山峻岭,给了厚杉大自然的天真灵性,胸臆中时刻涌动着创作的欲望。他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爱融在笔端,在宣纸上泼洒。他对笔者曾经说过“我在作画时,就像演戏时一样,能够立即进入角色,当拿起笔来挥洒自如之机,也就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上的花鸟树藤、涓涓河水、累累顽石其间,感情上与大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两忘的仙境佳界,创作的激情与妙品奔涌而至哉”。笔墨当随时代。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厚杉通过对人与社会与艺术的融洽研究,试图把握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新时代和人民大众。他认为。清人石涛所表现的“山隈风冷天难问,桥外寒波鸟一翔”那样荒寒索莫的笔墨情怀和抑郁悲愤的时代感情,已成了历史的陈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的思想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都产生了极大变化,艺术中的花鸟形象应该体现出那种广阔、开朗、健康、乐观、欣欣向荣的社会情调和气氛,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慰安,焕发对现实社会的热情。厚杉以巧妙的艺术语言尽情的讴歌真、善、美。在他的笔下,总是洋溢着生活的朝气,生命的律动,毫无寒寂荒凉之感,亦无愤世嫉俗之想,中国画贵在笔墨,厚杉最注重色墨韵,在画梅花方面,王小古先生要他远学王冕近学金冬心,厚杉则兼而有之且有创新,世人皆称之为“梅花李”。画鹰,则别与古人,主要在夸张与取势方面给以力度的美。画荷,不是为了表白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而是表达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画牡丹,不是为了表达柔美娇艳,而是表达峥嵘奋发的情怀。所有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厚杉千余幅作品中,响彻着一种健康、和谐的旋律,照彻着他那颗明丽善良的艺术之心。他呼吸的沂蒙山区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又把大自然所蕴含的生命力通过艺术传给那些渴望美的心灵。他的创作,笔墨功力深厚,章法富于变化,具有撼人魂魄的魅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貌。厚杉大部分力作中,有的严谨精致,有的豪放劲爽,有的意趣深邃,有的淡泊率真,有的以笔取胜,有的以墨见长。正因为他把“师古人”和“师造化”有机的统一到艺术实践中,所以其作品既不同于无所依傍的无源之水,也不落入陈陈相因的前人窠臼,而是一曲民族传统和时代的颂歌。
厚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花木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山东齐鲁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民族文化学会理事,其作品和艺历已收录入《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之中,他的作品受到许多名流贤哲地赞扬,上海市委老领导汪道涵、上海画院秘书长张克利、汕头大学教授丘金峰等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台湾投资商人李正华还把厚杉的《雄风》作品作为广告印到商品上,以树立形象,招徕客户。厚杉的作品亦有大批被文博部门所收藏。今年56岁的厚杉先生除了创作以外,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因而投其门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常年保持在四十名左右,在他的悉心教诲下,已有许多人成为各行业的艺术骨干,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人民期待着厚杉先生教学相长,取得更大的成果。
徐学胜
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国际日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