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李虎《影响力聚焦》

发布:2023-10-14  阅读:253


《国家宝藏》中曾这样描述青铜文物之伟大:“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三星伴月,若有神明俯瞰古蜀,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青铜描摹神祇,东西文明聚散一隅,诸般造化汇于一地。”青铜器跨越千年,厚重如缠绵的思绪,曾填满陈年的爱恋,书写命运的风骨,辗转千年,痴心了多少旷世情怀,缱绻了多少多情诗篇。它以坚硬冷峻的质感、深沉古朴的色泽、狞厉形象的纹饰,散发着古人雍容的神秘,堪称“国之重器”。李厚杉艺术馆馆长李虎先生,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鉴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品鉴定中心副秘书长,他一生痴迷于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研究,特别是范铸青铜工艺,致力于将古代青铜器范铸技术与现代技术工艺相结合,展现中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展示中国工艺之美。

铸撼世之重器 承工艺之星芒
  ——访工艺美术大师、李厚杉艺术馆馆长 李虎
  文物长存留胜迹
  一技之长复登临

星河流转,日月更替。在时代的历史洪波中,有着老一辈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忠君报国,也不乏新一代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历史,在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前行,将历史的接力棒交接到新一代的人们手中,传承先辈精神,践行热爱初心。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李虎,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梨园世家,家族先辈数代沉浸于柳琴戏表演之中,潜心探索。其祖父李忠志作为柳琴戏第三代传人,更是将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李虎的父亲李厚杉在李忠志的影响下,对艺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在柳琴戏方面有所建树,而且还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从小生活在艺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李虎受先辈的艺术熏陶和谆谆教导,在耳濡目染之下对艺术文化有着莫名的兴趣与热爱。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不同于父亲李厚杉对绘画、书法的热爱和较高造诣,李虎对古代文物的鉴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李虎认为,古代文物等艺术品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记载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和物质化的精神追求,对古文物进行鉴赏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更可以让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人生在世,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并把热爱的事情做成自己的事业,不负青春,不负热爱。李虎师承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贾文忠老师以及湖北鄂州博物馆馆长董亚威老师,在老师们的教诲下,李虎始终从事于艺术文化领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学徒,逐步学习字画的装裱修复,再到如今专攻青铜器、玉器、陶瓷等文物鉴定。2012 年 6 月,为纪念家父李厚杉在艺术文化上的成就,李虎成立了李厚杉艺术馆,既方便了自己对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也为那些热爱艺术的人们提供了游玩、观赏的场所。源于对艺术文化的热爱,李虎在学业有成之后便一直从事这一领域,在艺术上得颇高造诣也使他广受赞誉。如今,李虎先生被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特聘研究员,让更多莘莘学子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与中国艺术的精彩;同时担任考古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山东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秘书等多个职位。李虎于 2022 年成立山东厚杉文化有限公司以及山东厚杉范铸工艺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工艺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在日行一日的生活中,李虎践行着其对艺术的忠贞和热爱,在艺术中寻求生活的真善美,在艺术中丰富内心世界,在艺术中传承中国古代绝学。

青铜厚重载文明
匠心笃行慰光荣

如果青铜会说话,它是否会诉说那时小吏与平民仍存在于尺牍?如果青铜会说话,它是否会诉说一块岩石镌刻出的故事华章?如果青铜会说话,它是否会诉说那无数疤痕中隐藏的历史细节,那星辰碎片中人类前行的脚步?会的吧,它诞生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商周时期达到鼎盛,它器型多样、浑厚凝重、花纹繁缛富丽,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盛誉,代表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青铜文化的发展,其铸造方法之一的范铸法更是展现了青铜器的魅力。

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中国传统的范铸技术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时期,结束于战国时期。在这其间出现的礼器、兵器,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范铸法铸造而成的。中国汉语词语“模范”便来自此。所谓“范”,是针对“模”而言的,一般情况下先用泥巴制成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烧制后成为母模,经阴干、焙烧使其成为有相对强度和硬度的陶模,这里的模大多是器物的局部阳型,而不是器物的整体型,在模表面加泥料夯压出的湿泥阴型即为器物的局部范,简称泥范。但是并不等于所有范都来源于模,比如在铸造一些小型简单铜器,如铜斧、铜刀等可以采用石范浇铸。石范不能在模上复印出型腔,只能直接在石料上雕刻出型腔,这种具有型腔的石料即为石范。战国时期,铸造大批量产品时,为简化泥范的繁琐操作,并未统一产品的几何形状,曾改用铜范进行铸造,如楚国的蚁鼻钱便是用铜范与一个平面陶范对合后铸造的,也有一些地方曾出土铁范,因此通常将铜范、铁范统称为金属范。这种金属范铸造工艺后来被西汉铸钱业继承,传统的范铸技术中包括三种范铸工艺,即石范、陶范、金属范,其中。陶范、金属范具有模范关系,石范不具有模范关系。最后将其熔化合金,将合金浇铸于范腔里成器,脱落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古文物的海洋,汇聚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科学技艺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所有青铜器的研究以及古工艺美术的研究,都应本着严谨客观、系统专业的态度不断深入,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而忽略了其内在涵义。李虎先生不仅在古文物鉴赏方面出类拔萃,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卓乎不群。李虎先生撰写的文章《从修复、制作等传统工艺谈青铜器鉴定新思考》在《大众文摘》杂志社上出版刊发,《浅谈中国青铜文物修复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经过《文学天地》杂志社的审核录用,论文《简述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科学化的几点思考》被《明日》杂志社评审通过。李虎先生的青铜作品如范铸青铜工艺盘、提梁壶等均收录于淮北市古陶瓷研究会,范铸青铜鼎、盘收录于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院,并在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在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美术与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受到了山东大学王德胜书记以及博士生导师李克教授的高度赞誉,表达对其延续传承古代美学和深入研究现代美学的殷切期望。

  造物有灵融缩影
  美物抵心话古今

五千年的文明,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告诉我们从何而来;五千年的文明,所创造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与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一件文物,短短数语,让我们和千年前的祖先对话交流;一件文物,记录了千年前的心跳与初心。在这里,历史、文明、想象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其篆刻的金文寥寥数语,却道尽了那个久远时代的沧桑变化,也给了当代工艺文化发展以借鉴和传承。如李虎先生所铸的范铸工艺青铜豕形尊,采用商代青铜范铸工艺,用铜、铅、锡合金浇铸,设计成孔武有力的野公猪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彰显了当时商代贵族的尊贵身份以及威严的社会等级地位,也向我们描绘了数千年前的社会现象。李虎先生也因这一作品获得“临沂市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每一件文物都有着独属于它的故事,在千百年的古文物身上流淌的,不仅是故事,还有精神。透过它们,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接续成一段段近乎真实的影像,鲜活而生动;感受先民技艺之精妙、中华文明之精彩,感到震撼而由衷敬佩。保护文化古迹,传扬中国文化,是时代和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然而如何通过文物鉴赏洞悉文物背后的蕴意,成为当前文物发掘、保护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就难以准确鉴赏出文物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会误导后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会使文物丧失其原有价值。因此,在这鱼龙混杂的文物市场,必须秉持对每一个文物的敬畏之心,对历史的崇敬之心,脚踏实地寻找历史的踪迹,提升自己的见闻,帮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名于世。于一个个精妙绝伦的工艺品中,方可窥探大国之匠心精神。李虎先生专注于艺术工作 30 年,从事实践教学工作25 年,始终秉持初心和热爱,积极投身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仅创办了李厚杉艺术馆供世人瞻仰和学习,而且多次向社会捐赠书画作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讲话》的指示精神。李虎先生秉持对历史文物的负责,坚持讲好文物故事,努力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了解古代文物艺术作品,为民族文化自信注入灵魂与活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自己做的事是幸福。李虎先生的艺术生涯,源于热爱,始于坚持。他不忘初心,始终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不惧人生沧桑,心有暖阳,逐光而行,在展现工艺美术的道路上沐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