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艺评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艺评

一花一叶见精神,功夫须在画外求——记花鸟画家李厚杉先生

发布:2014-10-16  阅读:2586

佳作在手,赏心悦目,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笔墨造化之绚烂,状物敷彩之精湛,均令人叹服,虽描绘的只是生活中常见之物,然由于笔墨的精湛和绚烂,令人感觉画外有画,简洁的用笔中充满丰富的寓意,或外淡内真,或俗中蕴雅,或醇厚浓郁,或天真烂漫。掩画而嗅,清气、豪气、文气,盈纸满卷,可知李厚杉的丹青“得之于画,而求之于文艺”

翻开李厚杉先生的绘画作品以及人生履历,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多才多艺。李厚杉先生才华横溢,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位响誉齐鲁的柳琴剧表演艺术家,他于绘画之外求境界,也在绘画之外的艺术修养中汲取笔墨灵感。中国戏曲高度程式化的模式、富于艺术形式美的表现手法给予他的丹青艺术独特的韵味。艺术是相互影响的,明代大画家徐渭就精于曲艺,成就不斐;齐白石老人多年来就在画面之外求功夫,于剑术、诗文、书法、篆刻多有涉及,以滋养笔墨;而曲坛名家梅兰芳亦在登台之余垂手作画,形韵兼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李厚杉先生出生在艺术世家,祖父李玉琢和父亲李忠志皆是当地文化艺术名流。祖父李玉琢是享誉山东的柳琴戏表演艺术家,父亲李忠志亦继承父辈遗志,成为著名的柳琴戏表演艺术家,并且作为柳琴戏泰斗梁学蕙的关门弟子名气卓著,曾受到山东省文化厅的表彰奖励。李厚杉承袭父业,也成为山东省临沂市柳琴剧团建团的创始人之一,参与编排和演出了柳琴戏《父子结拜》、《魏隆民》、《状元打更》、《秦香莲》、《樊梨花》、《王宝钏》、《红灯记》、《沙家浜》、《沂蒙春蕾》、《红嫂》、《刘胡兰》、《卧龙求凤》、《杨乃武与小白菜》、《姊妹易嫁》、《逼婚记》等大量剧目。2006年,山东省临沂市的柳琴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柳琴戏的申遗功臣,李厚杉先生功不可没。

李厚杉的艺术人生起自家学,自幼耳濡目染,受父亲的影响很深。父亲李忠志作为柳琴戏(东柳)创始人之一,不仅在曲艺上熏陶了李厚杉自性的艺术修养,还为他在文化道路上寻找到好的教书先生,进行悉心栽培,李厚杉先后跟随乡绅秀才王振东、陈允生课读,经史上熟读孔孟,书法上宗学二王,为后来进入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李厚杉先后拜师在著名画家王小古、崔祝生、刘海粟先生门下,求教丹青;又受教于浙江省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先生研摹书法。此外李厚杉潜心研习王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于希宁、孙其峰等大师的书画艺术,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师古而不泥古,绘画多放笔由心,一气呵成,于尺幅间营造出诗文绘画音声曲乐交相映衬的大美大雅意境。

李厚杉的绘画注重造型美,戏曲表演的节奏、韵律与力度,影响了他下笔时的节奏和触感。可以说,李厚杉先生以触类旁通的艺术敏锐开启了写意丹青的新篇章,他的落墨赋彩,既气韵俱足,又在精神、程式和法度体现了音声和造型艺术的糅合。恩师王小古先生曾赠跋赞叹他说:“厚山学弟,习书有钻研行,我不及也,今后再能大胆发挥创造性,画境必然开阔”。

李厚杉在艺术上的求索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对艺术充满热情的人,其作品中蕴蓄着厚积薄发的,李厚杉先生以严谨娴熟的笔性挥洒于笺面,其笔墨张力虽然突出于画面,但隐约可以窥见意蕴中的内敛理性和韵致丰裕。一花一叶见精神,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李厚杉先生谛视熟察,靠着刻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滋养的悟性,诗词、歌赋、戏剧、书法无不涉略,以“他山之石”,攻绘画之玉,正如他自己所悟:“我在作画时,就像在剧团登台演出一样,能够立即进入角色,当执笔在手挥洒自如之机,也就仿佛置身于画面上的花鸟树藤、汨汨河水、累累顽石其间,感情上与大自然产生共鸣并融为一体,创作进入物我两忘激情妙境,国画作品随意生发也。”艺术是可以想通相辅的,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記》中写道:“开元中,将军裴旻善舞剑,道玄观旻舞剑,见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时又有公孙大娘亦善舞剑器,张旭见之,因为草书,杜甫歌行述其事”,白石老人为了书画上的力度美,也借助于篆刻和剑道,故其绘画有刚柔相济之韵;曲艺对李厚杉的影响亦是不容小觑的。

作画时,案上的宣纸便是李厚杉先生平面的舞台,唱念做打化为行笔赋色,步法唱腔演绎为皴擦点染,分寸得体好比是浓淡干湿,手眼身法变成气韵神采,音声相和恰如笔墨的虚实互补,腾挪转移有似结构的疏密有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笔墨精神喻示自己胸中郁勃的艺术格调和心灵境界。

李厚杉先生擅长牡丹、梅、兰、竹、菊,骨力雄健,浑朴茁厚,纯熟老到,不囿于画学,将自己旁涉的艺术修养融于花鸟画的研习创作之中,传统精神仍在,而笔墨意境出新。李厚杉的作品呈现出清新舒畅、朴茂天真的意境,笔墨收放自如,章法绵密典雅,挥洒中见精微,浑朴里现自然,李厚杉以性灵派的艺术通感能力将戏曲语言自然而然的转化成了绘画语言,得之自然,堪为楷模。

李厚杉落笔如云烟,得之于画而不求之于画,其作品流传甚广,人民大会堂民建会议厅陈列了其《国色天香》,中央党校会议厅陈列其《国泰民安》,台北故宫博物馆永久收藏其《月是故乡明》,山东省政府礼堂陈列其《铁骨精神》,青海省人民会堂收藏其《普天同庆》,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收藏其《古风》,王羲之故居陈列其《野火掠后墨花香》、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收藏其《岁寒同心》,海南天涯海角名人馆收藏其《松竹图》。李厚杉创作的《兰竹图》,被汪道涵高度评价为“自板桥之后第一新人”。这一椿椿收藏雅事,从侧面彰显了李厚杉丹青艺术的成功。

曲艺、丹青之余,李厚杉先生也不忘提携后学,他作为王小古的助手创办临沂教师进修学院国画班,加入中国农民王羲之、颜真卿书法研究会,任职秘书长。知天命年之后更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临沂分校副教授、中山书画艺术院院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等职,不遗余力奖掖后进,虽已驾鹤仙去,其人德艺双馨,为众称道。

李厚杉的绘画充满意境美,这和他曾经精于曲艺有很大的助益,绘画到了一定的境界,就不能再单纯求之于画,而应该借助其他的修养滋养绘画,如诗文、书法、音乐、剑术、曲艺等等。所谓左简右繁,能研诸虑;退藏于密,能悦诸心;先生之佳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似华美而实淡泊,能不令人起丹青之思?

赧以此文祭奠缅怀李厚杉先生。

 

 

陈姗,女,山东淄博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东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著有《崇文堂珍藏手卷集》、《海纳百川——竹如意斋藏海派名家书画集》、《纪念张大千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张大千书画作品集》、《何香凝年谱》、《郭熙研究》、《王诜研究》、《王时敏研究》、《小姗读画录·小中见大》、《何香凝绘画艺术研究》等多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