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意•墨香•出境:李厚杉先生其人其画其法
发布:2015-02-01 阅读:5934
入意•墨香•出境:李厚杉先生其人其画其法
(2014-07-07 11:22:55)入意•墨香•出境
——李厚杉先生其人其画其法
李计亮
李厚杉先生其人,入意。其画,墨香。其法,出境。
常言道:“欣赏一件艺术作品往往是乍看不美,细看不丑,愈看愈妙”。评价一位艺术家尚不可信口开河,熟知一二,方可下笔。李厚杉先生的精神世界没有哲学性的阐释,却有理可寻。觉味一番,那道道墨香让人为之一颤,感动不已。不敢说他已经走进了“入意传统、出境现代”的境界,但可以肯定,离得并不遥远。
一、其人•入意
李厚杉先生(1941.1-2004.6)名李厚山,字静岩,号松年,山东苍山人。工书画,善柳琴戏。祖父李玉琢,山东柳琴戏表演艺术家(《苍山县志》),父亲李忠志,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据《中国戏曲志·山东卷》记载,其父为柳琴戏(东柳)创始人之一,是柳琴戏泰斗梁学蕙的关门弟子。自幼受教,他对柳琴戏的喜爱也自然而成。与父不同的是,他对绘画的热爱不减反增。熟不知,他以柳琴戏为生,对书画造诣非浅,实不多见。
李厚杉先生的外表朴实,属于典型的山东大汉。其内心却不与外表相合,充实无敷衍,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心态。创作之余,灵感时敲心扉,他在山路或杨树间散步,六分像老农,四分像乡村退休的老夫子。论修养,他可以当教授的教授,论品行,他可以己兼众美者。是丰富?是简单?是安详?还是渴望超凡绝俗?也不很了然。其绘画作品在方寸之间,归于大朴。
古有魏晋南北朝的顾恺之,唐有阎立本,宋有范宽、李公麟,明清有徐渭、扬州八怪,近现代有齐白石、徐悲鸿等诸位大家,无不是李厚杉先生习画之楷模。他虚心好学,自20世纪50年代,李厚杉先生初学于画 家王小古教授,潜心研习中国绘画,后拜师于崔祝生、刘海粟两位大师,书法受教于郭仲选先生。有一次,山东临沂和江西赣州搞联展,李厚杉先生作六尺《墨梅》,荣获一等奖。王小古先生在画上题词:“厚山弟画梅擅壮老干,惟花朵似乎欠弱,岂然乎?”称赞之余,又指出不足之处,使厚山受益匪浅。可见其经历非一般“戏子”可及,对中国绘画的真诚与热爱值得敬畏。
他的中国画作品《国色天香》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民建会议厅,《国泰民安》陈列于中央党校会议厅,《铁骨精神》陈列于山东省政府礼堂,《清风入怀》陈列于山东省委党校,《铁骨万年春》陈列于青海省委党校,《普天同庆》陈列于青海省人民会堂,《岁寒同春图》陈列于临沂市博物馆,《野火掠后墨花香》陈列于王羲之故居。199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中韩书画名家交流展”,部分作品被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收藏。1997年为庆祝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受民建山东省委委托作巨幅画卷《国泰民安》被列民建中央档案室永久藏品;被聘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书画作品集》编审、评委。2002年受邀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月是故乡明——海峡两岸新世纪书画展。
二、其画•墨香
李厚杉先生的绘画作品涉猎广泛,尤擅长牡丹、梅、兰、竹、菊等,其身入画,其心入境,线条遒劲流畅,设色自然典雅,其画风格别致清新之间留有余香。笔、墨、气、韵浑然一体,最终达到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蕴的完美结合。
李厚杉先生的绘画作品属于大写意、小写意的结合,既传统又现代。用墨自然通透,色彩运用较为大胆,其花鸟画《盛夏》、《立足千年》、《春风得意》、《大吉》、《大风》、《富贵清白》等作品皆突出了这一特点。其墨看似没有,细品有形,用一种超脱视觉的美表现出了墨香的心境,表现主题既小又大。不同的是,他的《美人图》、《内寿》、《双翠》、《岁寒同心》等作品却表现出了用笔苍劲、执着、不愿回笔的境地,乍看飘逸,其实不然,这应该与李厚杉先生的创作主题或墨法心境有直接的关系,也体现出了“无法而法”的思想境界,从笔墨的方法与技巧上体悟了现代笔墨精神的深层内涵,在创作中传统精神仍在,却又不囿于老旧格局,一个时代的画家既要持续历史,又要开创革新,依靠自身的艺术创造力探索笔墨语言。笔法、笔意、笔力与墨法、墨韵、墨色等均在鲜活的感受中翻出新意,折射出他艺术生命的活力和“信息时代”对艺术升华的态度。
李厚杉先生还主张中国绘画精神的“一气呵成”,有助于现代主义的建树。从笔墨中可以看出,线条的贯气流畅,而这种流畅大大丰富了墨的节凑和气韵内涵。艺术家皆有自己的艺术精神,创作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精神靠形式来表达,形式靠笔墨而丰富。由此,他的创作精神从历次社会活动中就可以看出。199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创作巡回大展中获铜奖,1998年在“中华民族艺杯”大赛中获金奖,《梅花》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览一等奖,《牡丹》获国际美术创作巡回大展金奖;作品先后被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姜春云、汪道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文联、中南海、中央党校、中央民建等单位及海内外友人收藏;省内外多家报刊杂志,青海省电视台、山东省电视台、临沂电视台都曾做过专题报道;李厚杉的名字和作品被编入《中国书画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迎香港回归中国书画长城》、《沂蒙之光---书典》等书籍。真的需要把现代画家创作的作品,放在整个当代文化背景中为好,不得不说,也是服务沂蒙“文化建设”的好例子。
概而言之,创作来源于生活,借助于生活,但是最后由生活到创作的过程,重心就在于精神的把握。读着书画,似乎听到了李厚杉先生的心声:“朋友,在墨香的彼岸,还有一片入境的画面。你总不会满足于嗅到梅、兰、竹、菊之香而不去做一番开掘深层次的诗情。于是,嗅到陈陈墨香,而又不舍随画出境。
三、其法•出境
石涛《画论》有“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皆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物之为我,我之为物,我在看画,画在看我,甚至此身何处,今夕何夕,都在真真幻幻,似在非在之间。
在创作的方法上想要得到以画出境的状态,其实不易。难在中国画有没有文脉,要不要文脉,似乎成了艺术家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出境的认同。李厚杉先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这无可非议,因他一直在进行创作探索,它们被赋予了思想,画面上的留白,代表了另一层次的尝试,用色彩表现功能,用笔墨创作意境,而不是附庸。注重色彩的象征性表达,注重笔墨的意境性描述。既有朴拙之气,又有稚率之气,成为了出境之意的婉约与抒情。
在创作实践中,李厚杉先生不仅以墨香的韵味表现技法语言,还渗透着古今观念和出入意境的比较中。他的作品构思巧妙,内涵丰富,风格鲜明,艺术语言在探索中寻找和谐,效果极好!从构图来看,不主张直白式的、图解式的东西,而是随心所欲的主旋律;不是单一化的工笔写实主义,而是用笔墨的意象来表现生活、理想为主旋律的题材,健康地积极向上地反映了他的创作智慧。从画面到笔墨,再到造型上看,他的笔性与心性高度统一,是一种形而上精神文化的显现,又从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外在事物的体验,架构出了“心象”的心理语言,出境人文、入境传统、其法了得,古尔令人感动。
最后,希望李厚杉先生的艺术瑰宝可以流芳百世,为“文化建设”的“续统性”铸就有根的现代。
作者:李计亮(1985-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