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展览

故宫博物院.藏“栎阳造”青铜器

发布:2020-12-28  阅读:1633

黄帝曾到过古栎阳北边的荆山,留下了荆山铸鼎的传说。商代末年,周文王为断芮(今陕西大荔朝邑镇东南)虞(山西平陆县北)之讼,开辟了岐山至芮虞的道路,该古道经过古栎阳,使这一带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西周时期这里地处京畿之地,是镐京(今西安市西南)东北方向通往今山西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周王室理想的畋猎之地。

春秋时期,由于“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交通十分便利,关中(陕西中部)早期城市栎邑就在这里形成了。秦晋两国在岐芮道上进行了频繁的争夺战。公元前562年,秦攻取了晋国的栎邑(即栎阳)。

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都自雍城迁至栎阳,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迁都至咸阳。

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曾作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城。汉王刘邦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后,亦以栎阳为都。至七年(公元前200年)才迁都长安,而汉太上皇仍留居栎阳,死后也葬于城北塬上,即太上皇陵。

图片

【栎阳城遗址】

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村一带,是秦代早期都城遗址。栎阳城在秦献公孝公时期、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歇、汉初刘邦都曾以之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

栎阳城遗址是历史文化遗产财富的宝库,对秦汉历史、秦汉文化及文化遗产都提供了新的物化载体。

栎阳城遗址,2001年栎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古栎阳城遗址平面图

栎阳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面积约4.2平方千米,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南墙残垣1640米,高0.4—0.6米,基宽6米;西墙残垣1420米,基宽8~16米;东、北墙未见。

角门址1座,西门址2座。城内道路13条,其中东西路6条,南北路7条,街宽15.7—17.7米,城内夯筑基址7处,呈长方形,最大者700米。

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遗址15处。城东南、东北、西北为墓葬区,北城墙外还有一东西向渠道。

栎阳城遗址发现了冶铁作坊遗址,已知有三件为栎阳制造,说明栎阳还是秦国冶铁和兵器制做的重要基地。

还发现有战国晚期铜釜,内装八枚金饼,其中一枚用阴刻篆书写着“四两半”字样。司马迁说栎阳“亦多大贾”,说明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

【商鞅变法】

图片

商鞅变法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栎阳集市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

【汉太上皇万年陵】

图片

汉太上皇万年陵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七月,汉太上皇在栎阳宫去世,“葬万年”。“万年”是吉祥语,高祖以此作为太上皇的陵名,“万年陵”亦称“太上皇陵”、八角冢。

《三辅黄图》记载:“高帝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其陵东者太上皇,西者昭灵后也”。

即在今富平县吕村乡姚村与阎良区铁西铣沟交界处,高12米,边长28米;昭灵皇后(汉高祖刘邦之母)陵高4米,边长8米,位于皇陵西北120米。

栎阳造青铜器】

由于种种原因,栎阳存世的青铜器较少,除栎阳高平宫鼎、高平宫灯和栎阳铸造的铜戈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栎阳两件珍贵青铜器, 一件是秦代栎阳武当矛,另一件是西汉万年县铜官斗。

图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

【秦代栎阳武当矛】

栎阳武当矛,见2014年王辉、王伟《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一书。未有详细尺寸,戈骹上刻有“栎阳”“武当”。

栎阳是铜矛的生产地,武当是存放地。战国晚期至秦二世时期,栎阳一直是秦重要的兵器工业基地。栎阳铜矛的发现,为栎阳作为秦的兵器工业基地又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武当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有“南阳郡有武当县”的记载,故址在今湖北均州。但未说明武当置县的年代,栎阳武当矛证实至少秦代已有武当县。

图片

秦栎阳武当矛刻铭拓片

图片

栎阳武当矛
(秦栎阳武当矛刻铭拓片)

西汉万年县铜官斗

万年县官斗,1964年《文物》第7期上就有报道,可惜一直未引起栎阳研究者的重视。此次在1964年《文物》第7期查阅秦栎阳遗址出土金饼的报道时才发现这则信息。

万年县官斗作正圜形,圆底有长柄,高7.8厘米,口内径18.2厘米,溶水1300毫升。斗边上刻铭一行:“万年县铜官斗,河平二年考工冯教省造。”河平二年为西汉成帝六年(前27)。

万年县为汉高祖刘邦父亲为其父刘煓设置的陵邑,寄理栎阳城中。这件万年县官斗是万年设县的重要佐证,也是研究汉代量器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西汉万年县铜官斗铭文拓片

附:阎良文物【栎阳虎符】百年前流失海外

栎阳虎符在早年出土文献著作中均未提及。清朝末年,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曾收藏此物,后栎阳虎符流失海外,下落不明。

所幸的是1941年4月24日,英国伦敦富士比拍卖行曾拍卖过此物,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照片和相关记录。

图片


栎阳虎符为铜质,昂首前视,长尾上卷,四足向前平伸,仅存左半,共6字:“皇帝,左才乐阳”。"才"通“在",“乐"通"栎"。

根据秦代阳陵虎符的铭文推测,右半部虎符铭文应为“兵家之符,右才(在)”,合符后铭文应为“兵家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乐(栎)阳”。栎阳虎符为研究秦代的兵符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图片

曾收藏栎阳虎符的吴大澂先生遗像

图片

阎良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

即将付梓的《古栎阳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