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艺评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艺评

信笔闲写静客姿 ——浅析李厚杉先生的写意荷花 叶龙凯

发布:2020-02-14  阅读:577

莲,花之君子者也,一直作为圣洁的象征,周敦颐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成了其最真实的写照。莲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最初的食莲到赏花,进而出现在工艺品上莲纹图案以及借喻莲花来书写性情的绘画艺术,都深深的表达了人们对其的热爱。

在中国的绘画进程中,荷花的表现也从最初单一的精工细写发展到现今的工、写兼备。千余年来,画荷者不计其数,然能卓然成家者屈指可数,如明之徐渭,清之八大及至近现代之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皆一时之大家,而后世的学习者也大都从这些大家中汲取养分。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家的李厚杉先生即是得力于此,其笔下牡丹雍容华贵、家禽蔬果逸趣横生,而最最出色者当属他的写意荷花。

观李厚杉先生的荷花时常被作品中透露出的闲散气息所吸引,初看之下满纸皆是随意点写的线条连接着或浓淡、或枯湿的大片墨块写就的荷叶,而荷花也只是隐现于大片墨块中的点缀,平平淡淡、不争不抢犹如“静客”一般默默守候。久之,你会慢慢喜欢上这种“散乱”线条,甚至会去体会这些随意的线条、墨块,会去摸索、感受这个“涂抹”过程——从何处落墨,又收笔何处。李厚杉荷花作品有一种状态,可以说是“未完成”的状态,他的画会引导观者的参与、想象。面对李厚杉的荷花,观者甚至会设想一个场景:黄昏时分,李厚杉先生刚从柳琴剧团排演好现代戏《红灯记》回家,没顾得上吃饭,正喝着老酒解乏,忽见桌上还摊着昨晚没完成的《晚香图》,就顺手拿起毛笔接着拉了几根线条、勾了两朵花,心许是今个高兴,又在花上抹了点红……凡此种种猜想让先生的画更具魅力、耐人寻味。

李厚杉先生的荷花永远是这么的随意,对他而言,画画乃是情之所至,随意为之,不为名利,不受家法传统约束,而恰恰正是这种“玩”的心态却成就了他的画。他的作品所呈现“闲”的气息让人亲切,这种亲切与他的学养、经历又是不可分割的。李厚杉生于沂蒙山区的一个艺术世家,为人敦厚朴实,自小深受艺术熏染,曾创立柳琴剧团,是柳琴申遗功臣。其一生致力柳琴艺术,演出之余精研书画,广结书画同好,先后随王小古、崔祝生、郭仲选等学习书画。这种不倦的求知决心为其书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表演的经历以及自身朴实、随性的秉性都深深的融到了绘画艺术中并在有意无意中展现了出来。李厚杉先生的荷花很难归入那一派别,他的荷花得力于书法篆刻之学、蒙养于山川水木之中,近采诸家之长、远追名师先贤。用笔随意中透着老辣、苍劲,用墨大气、果敢,荷花勾勒讲究天趣,既有笔墨构成之美又不失文人雅趣。

赏李厚杉先生的荷花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或是归家的夜晚,在洗去一天的疲倦后,让心跟着他那些随性的线条游走,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