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出毫间, 笔墨写画魂 ——李厚杉先生花鸟画艺术浅析 张荣国
发布:2020-06-18 阅读:643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导师、美术学博士、《画院》编辑部主任)
当翻开李厚杉先生的画集时,我被深深的吸引,逐幅品读,久久不能释怀。先生画作贯穿的“写意精神”是良久不能释怀的缘由之一。63岁离世的李厚杉,对画坛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不然他将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给社会,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因为艺术家的长寿往往是成就一代大家的必要条件,靠经年累月文化修养以达到新的质的飞跃的国画家更是如此!
李厚杉出生于山东苍山,长期生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书圣王羲之故里——临沂,博学多才,书法、绘画、戏曲兼擅,且成绩不菲。先生自幼酷嗜艺术,转益多师,初学于画家王小古教授,崔祝生、刘海粟两位大师,书法受教于郭仲选先生。作品涉猎广泛,尤擅牡丹、梅、兰、竹、菊等,融众家之长,自成机杼。综观之,简括如下:
第一, 简约而充实
简约而充实是李厚杉花鸟画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看似一对难协调的矛盾却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单调乏味,而是精炼,计白当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在简洁中求丰厚,达到“一叶知秋”、“余音绕梁”的境地。 其画兰蕙,寥寥数笔,风姿卓越,芳香四溢。其禽鸟,三五之笔写就,形神兼备,如《鹤寿》、《双鸡图》、《新雏》、《休憩》等等。如此之境,绝非功力浅薄者所能为之。
《鹤寿》
《新雏》
第二, 放逸而谨严
大写意画,最怕“豪情万丈笔墨拘,横涂竖抹法无理”。真正做到“新意出法度, 妙理寄豪情”是很难的。厚杉先生的大写意画在四射的激情支配下挥洒自如,画风放逸不羁,笔墨纵横驰骋,却又有理有法、骨力内蕴、不激不厉;造景言简意赅,构图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笔墨理法自具,既有明代青藤、白阳的遗风,亦有清代八大、石涛、李方膺、金冬心的身影,既可看到现代海上画派吴昌硕、来楚生,京津画派陈师曾、齐白石、王雪涛的踪迹,亦受当代齐鲁名家魏启后、杨象宪的浸润,可谓博采众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第三, 灵动而厚重
综览李厚杉先生的绘画,无论是小写意还是大写意,无不充溢了一股灵动之气,清新而潇洒。这是先生对自然万物的生命礼赞和真爱畅想的凝结,是“心印”。显然,这灵动的画面“真气”中还透出厚重、朴茂的气息,二者达到了和谐统一。例如《红于二月》、《涛声依旧》、《喜上眉梢》、《墨荷翠鸟图》等等。
《喜上眉梢》
第四, 线舞而墨丰
笔墨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造型造景的手段,更是意境营造的必然途径,是创作者文化修养、审美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因此,笔墨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生命,迹化成画家心灵的律动与情感流淌。李先生的画用笔变化多端,腾挪闪烁,燥润相间,顺逆交错,纠缠绞转,用笔厚重中见灵动,富有金石气。用墨丰富多变,淡墨、清墨应用更见功力,淡中寓浓(此“浓”相对“淡”而言),淡而不浮,清透明澈。一幅画中往往以晶莹剔透的淡墨唱主角,以重墨、浓墨或焦墨相破,因而画面在清雅放逸中添了几分稚拙与厚重。
当今画坛,百花争艳各擅胜场,为中国画的发展增砖添瓦,这无疑是可喜的!可悲的是,当今知识匮乏、修养缺欠,以“炫技”为能事者多多,缺乏对中国画本质的认知,更谈不上精髓的吸纳,生产了不少“精神苍白、文化贫血”的作品。中国画“聊写胸中逸气”的“写意精神”渐行渐远。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是悲哀的!可喜的是,厚杉先生的作品中却依然充溢弥漫着中国画悠久绵延的这股“真气”,他数十年坚持不懈的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可佩的成果。他的成功在当今画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2月28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