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当前文物修复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以兰山区为例

发布:2024-05-13  阅读:242

民建兰山区基层委文物收藏与鉴赏专委会主任、临沂市李厚杉艺术馆馆长李虎反映:在历史长河中,文物不仅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精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环境变化等多重威胁。文物修复工作,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如此,当前的文物修复领域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以兰山区为例,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7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未核定级别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兰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单位,现有在编人员5人,中心不具备文物修复工作相关资质,无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目前,全市具备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为临沂市博物馆;具备不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为临沂市文保古建筑研究所,资质等级为文物保护施工二级。

一、存在问题

(一)保护观念薄弱。文物修复是整个文博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由于目前国内文物修复技术尚处在国际水平的初级阶段,所出成果还不够显赫,部分同志对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文物修复是文博工作中的一个附属行业,导致文物修复事业发展缓慢;少数同志认为文物保护修缮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无关,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部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加强文物保护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在文物修复机构队伍配置、人员编制、资金保障等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或存在误区。

(二)专业人才匮乏。文物修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目前,受经济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制约,具有一定文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到基层文物部门开展工作。兰山区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现有在编人员5人,均不是文物工作相关专业院校毕业。兰山区文物修复古建修缮、文物考古相关专业人才极为短缺。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存在人员老化、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难以适应目前文物修复和科学保护的需要。

(三)修复经费短缺。文物修复是一项费用较高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通过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方式进行文物修缮保护,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经费来源主要靠本级政府。近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兰山区把文物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常态性的文物保护资金仅5万元。由于全文物保护单位点多面广文物修缮经费严重短缺。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引导,推动文物修复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对职能部门的宣传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文物的不可复制性和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传承保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重大责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焕发新生、创造价值、赋能发展;二是扩大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增强文物保护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更好传承延续中华文明和历史文脉,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健全常态化文物修复工作机制。一是财政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的同时,加大对文物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文物修复的预算,全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日常保养维护提供必要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复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文物修复基金或引入民间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文物修复。

(三)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文物修复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是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加大对文物修复专业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物修复人才。二是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区域化文物修复工作基地、组织学术交流等方式,提供更多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机会,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